現在交流伺服驅動器應用日廣,在要求運轉精度較高和低速段需要較大轉矩的場所,如注塑機行業,已有大量應用,確實表現出優良的性能,比一般變頻器要好很多。不易跳過載,且動態特性較佳。請大家就應用和維修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也是偶爾接觸交流伺服這一塊,希望有業內人士,能就安裝、調試應用和維修等方面,多談點啊。我先來個拋磚引玉吧:1、就其主電路結構來說,與變頻器完全一致。2、工作于速度閉環,其轉速精度才得以保證。3、在控制上,軟件與硬件方面,均比變頻器有所提升。
伺服應用與運動控制方便極了,定位精度十分高,一直都在使用伺服系統。
這個伺服的主電路原理和變頻器是很相似的,近乎一樣,就是控制方面差別比較大。交流伺服的普及率會越來越高,畢竟價格優勢擺在那里。
現在接觸日系的如松下,富士,三菱都不太好修。難點一:試機要用伺服電機,有些同一個牌子不同型號編碼器和接口,又不一樣。難點二:和現場有關如遇到過不報警也動不了的,運行距離不按程序走的。難點三:現在進口多是多層板查線不好查。
我所指的這種伺服,是大功率交流伺服,和變頻器通用。將參數設置為V/F方式,即進入開環工作模式,和變頻器工作方式是一樣的。該伺服適應永磁同步電動機和普通交流電動機。無須屏蔽編碼器報警。需要編碼器反饋信號的,我以前有過一個設想,用單片機做一個“模擬的”回饋脈沖。或者用微型調速電機拖動編碼器,生成反饋脈沖, 使伺服能進入工作狀態。創造檢修條件,也不知是否可行。聽聽同志們的意見吧。
平常接觸伺服較多,伺服維修有個好處就是基本不會炸模塊。維修成本小,價錢高,技術含量高一點,驅動板和變頻器差不多,主板差別很大。
其實在一般場合下使用和變頻器差不多,可是要是用在精確加工上就有差別了,比如說剛性攻絲。還有伺服的好處加上使能電機不發熱。
變頻器主要作用于速度控制,伺服主要作用于位置控制當然也可以速度控制,雖然主電路原理一樣,但伺服多了位置環控制。
要我說的話 就是伺服驅動器上的檢測電路要比變頻器的復雜一些 在一個就是原件有很多都是很小的 檢查和更換焊接的時候對大多數的維修人員是一個挺大的挑戰 主電路和開關電源部分幾乎與變頻器無異。 小弟也是剛剛進入這一行 過手的伺服和變頻也已經不少了但是對于伺服驅動器的各種檢測電路部分到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希望以后能和各位大師一起交流學習一下。
矢量變頻器基本都修過,帶PG卡安川A1000,倫茨EVS93,西門子G120,要保存用戶參數集,然后初始化參數調整到V/f模式,關閉反饋系統,就可以拖普通電機,G120直接有手動開機功能進行切換。
伺服驅動器想要有合適的電機來試驗非常麻煩,有的伺服還是不帶操作面板的。就算有面板,需要配一個相同輸出方式,相同分辨率的編碼器是個非常難的事情。就算編碼器的問題解決了,還有電機也是非常難配的,來修理的伺服驅動器功率大小,電壓等級不一樣,不能像變頻器一樣用一個小電機去帶。
因為伺服驅動器內部算法都是有內置速度環、電流環控制的,都是無法關閉的。特別是電流環,也就是說電流閉環調節控制的,電流的大小是靠內部算法給定的,而不是拖的電機的大小決定的!
依據前面提到的沒有伺服電機無法調試問題,就目前國產伺服來說國產伺服絕大多數是用多摩川或者內密控編碼器,伺服電機是通用的,買個小功率的伺服電機不貴,驅動和電機是一個整體,個人覺得單獨修好驅動后最好配合電機測試效果更有效,至于國外的編碼器都通訊模式 模擬的話確實不好模擬,交流伺服驅動器無非就是個矢量變頻器拉了一個高性能的永磁電機,其高速響應與精確定位是區別于變頻器的主要特點,不過國內目前伺服性能太一般 各個廠家之間抄襲嚴重,基本是華科派系為主 基礎上修修改改而成,目前部分軟件仿臺達,至于控制性能上不敢恭維,目前國內伺服沒有一家做的如變頻器的藍海華騰一樣和國外有可比性的 還沒研發出來好的技術產品 就有很多品牌加入到價格戰了。
現在市場是主流的是17BIT的編碼器,傳統意義上的2500線的電機估計就要退出市場了。而17BIT的編碼器輸出的不再是脈沖信號,而是通訊輸出了,這個不太好模擬給到伺服驅動器那邊。
伺服驅動器的發展總是和伺服電機的發展相關,早期大轉矩的伺服想都不敢想,價格太高了,實際直流調速時就有伺服系統,電機為減小慣量做成細長型,驅動器是無靜差系統,電路并無太大不同,和現在的數字伺服比性能更好,功能不如數字伺服強,現在的很多伺服多了位置環,多用在高精度位置控制上,伺服和變頻器最大的不同就是調速范圍,變頻器一般也就不到100,矢量的100-200就很不錯了,而伺服一般都在4000以上,過去的直流伺服有超過10000的,在零赫茲時能輸出2倍到2.5倍的額定轉矩,這是變頻器做不到的。現在大功率的伺服電機價格已在可用范圍,較大功率的伺服應用也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