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傳的沸沸揚揚的鴻海收購夏普終于在塵埃落定,同時美的也將東芝的家電業務納入懷中,至此,16年開年來的兩起收購事件落下帷幕。那么,作為主角的中國廠商們,在走向全球化的道路上能否借助日企實現其走向海外的夢想?
中國企業在當今國際上利用其影響力實現了逆襲,首先是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勢頭高漲,借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勢頭,一大批企業趁勢崛起。特別是基于互聯網的O2O模式,吸引了國內外應用企業進入國內市場。當然,傳統企業轉型也迫在眉睫。過去的幾年里誕生了小米、樂視等新巨頭,再加上BAT的國際影響力,中國企業逐漸走向世界的舞臺。先是之前于烏鎮舉辦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聚集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互聯網企業。那么,基于出走海外的中國企業的出路在哪里?
如今的企業形勢與先前相比較有很大的不同之初。在過去傳統企業主要是利用國內廉價的勞動力打造中國制造的品牌,建造的產品或者是OEM國外品牌的牌子,或者干脆降低生產標準,從而降低企業成本,以低價格來出走海外,這樣的產品雖然短期內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但是在長期的戰略中必然會被高質量的產品所取代。到后來的電商平臺假冒偽劣產品連年遭受投訴,使得國內企業在海外市場中步履維艱。
那么,中國企業借助收購日企渠道是否是走向海外全球的一部好棋?
鴻海是最大的代工廠,借助夏普的科技技術能否走出一條自己的產品路線,值得期待。本身就有足夠的生產實力,之前一直過度依賴蘋果,在收購夏普后不僅在相對蘋果來說具有很大的議價權,同時夏普的面板為蘋果提供貨源,這樣雙方的聯合極有可能幫助鴻海在與蘋果的訂單中獲得較大的利益。同時美的收購東芝的家電業務會不會打通全球渠道?在董明珠利用自身優勢和小米雷軍做互動的時候,美的已經悄悄的拿下了東芝的大塊蛋糕。可以看出美的與格力完全走向了不同的兩極,格力似乎在做跨界衍生,而美的在尋求全球擴張。
國內市場的興盛的同時,日企家電行業下滑似乎已經成為趨勢,被中國企業收購的業務品牌影響力還在。再加上渠道,中國企業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異軍突起,走向海外市場。然市場不是借個殼子就能生蛋的,沒有足夠的產品實力無異于自尋死路。
首先,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常年游走于國內市場的企業產品雖說迎合國內用戶綽綽有余,但是面對海外市場仍然有著先天的劣勢。市場對于國產產品的認可度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這樣很容易夭折。
另外,即使收購的日企品牌足夠大,影響力也不可同日而語,但要真正實現產品的融合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不僅要進行內部調整,還需要對產品線進行調整,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所以,短期內還無法實現其產品的快速傳播。
最后,中國企業急于走出海外,是民族企業家們的驕傲。但無論是歷史原因還是現實原因,國際上對于中國國產產品大環境的判斷尤其重要。之前中興出走美國遇阻就是一個例子。
當然,早就有全球化之心的中國企業家們雖然屢次出走海外受阻仍不能阻止其走出海外的決心。美的、鴻海雖然是不同的行業企業,但是在自身產品線的瓶頸下,尋求海外機會的心情和處境是一樣的。所以,選擇日企是一個很好地選擇。
此外,在互聯網日益興起的今天,企業生存轉型已經成為趨勢。利用互聯網來進行企業重塑,幫助企業進行行業革新才能在信息扁平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走的更遠。全球購已經不是夢想,中國企業走出海外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只是一個鴻海和美的,之后還有更多的鴻海和美的站出來,中國企業走出海外要立足于國內市場,以區域為支點進行產品擴張,利用自身優勢形成巨大的渠道網絡,借助收購日企是一種捷徑,但練好自己的內功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