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讓我感到遺憾的事不太有。每一個瞬間我都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奮斗到今天。不管成功還是失敗,我都全力以赴,心無旁騖。所以沒有遺憾的感覺,或者類似“糟糕了!當初這么干就好了”這種后悔的情緒也沒有。
企業領導者需要佛教儒學
CBR:您對孔子、孟子、陽明理學均有深入研究,其實中國當代的學者一直都在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做一些反思。比如談到儒學,對社會的進步到底是一種幫助、推動,還是一種束縛?中國一直在輪回中打轉,在打轉中輸給了西方。儒學在社會演進過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以及它在現代社會中如何適應和發展?
稻盛和夫:儒教的本質在于論述人應有的生活態度,其中包括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人生觀。我認為其中許多內容仍然適用于現代社會。如果說儒教中存在一些不適應現代社會的內容的話,可能就是過分重視人的血緣關系。比如,一個家族中有人成功了,就要關照、幫助各種親戚朋友;還有世襲制的問題,一定要讓自己的子女繼續自己的事業。在家族中尊敬、重視父母叔姨等長輩當然是應該的,是好事。但如果不適當地將這類關系放在一切之上,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上,就會成為枷鎖,有可能制約正常的社會關系。這一點在現代社會中會產生問題。但儒教在人應有的生活態度、人應有的思維方式、人應有的心態等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見解,現在仍應該發揚光大,活學活用。
CBR:也有人認為東方的不管儒教也好,佛教也好,更適合個人的修養,有利于個人獲得更大的幸福感,但不利于組織,不利于群體的進取心,競爭力,不利于創新。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稻盛和夫:的確,佛教也好,儒家經典也好,主要用于個人的修心養性,磨煉自身的人格。但是,我認為,在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如果想把企業經營得非常出色,那么企業領導人必須是佛教和儒教中特別提倡的品格高尚的人。如果企業領導人私心很重,極其利己,只想自己獲利,這樣的人,若欲望強烈、有進取心、拼命努力,一時或許也可能經營出色,把企業做得很大。但因為他持有的哲學的層次很低,最終會把整個組織引向失敗。所以我認為佛教儒教不僅適合于提升個人的品格,也適合于成為組織領導人的哲學。從“必須讓品德優秀的人充當組織的領導人”這個意義上講,運作大企業的領導人更需要佛教儒學中的優秀的思想。
CBR:有一種觀點認為東方的文化以人為中心,西方的文化以事為中心。稻盛先生是否認同?還有東方講究等級,講究人際關系,這種文化不利于做事情,這個觀點您怎么看?
稻盛和夫:第一個問題說東方重視人,西方重視物,這點我也認同。第二個問題,你可能是指儒教的影響吧。儒教確實現在仍然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但它并非用有組織的形式對我們施加影響,所以我不認為它會成為一種大的障礙。
CBR:我們知道稻盛先生特別推崇“敬天愛人”的經營哲學。但在具體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又強調執行的剛性和對規范的嚴格遵守。這是否意味著一方面您在下屬面前會非常親切溫暖,但有時又非常嚴厲苛刻。這二者間的關系如何協調好?
稻盛和夫:這的確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我把“敬天愛人”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實踐至今。“敬天愛人”就是敬奉天理,關愛世人。就是遵循天道,做事無愧于上蒼;同時珍視人,待人親切溫馨,以慈悲之心愛人。
但愛人的愛有兩種:小愛和大愛。有像母親哄嬰兒的那種溫馨的愛,即小愛;還有作為家長對長大中的孩子的嚴格的愛,即大愛。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往往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真正的珍視人,讓大家都幸福快樂,需要大愛。有時表現方式看似嚴厲,其實乃是大愛。把小愛和大愛分別運用恰當,這非常重要。這也是我自己經常思考、實踐的問題。同時我還經常對企業經營者、領導人強調,有些情況下,小愛反而是對員工不負責任。而乍看是“無情”的大愛,即所謂“愛的鞭撻”,有時卻是必需的。而這二者如何協調平衡是領導者的重要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