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一則來自上海徐匯區公安局的通緝令被瘋狂轉載。這則通緝令是按照“淘寶體”編輯而成的,內容是這樣的:“親,現在撥打24小時客服熱線就可預訂‘包運輸、包食宿、包就醫’優惠套餐,自首還可獲贈夏季冰飲、清真伙食、編號制服……”看到這則通緝令的人們不禁都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網絡語言儼然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自然少不了商家的參與,更多的商家開始看重網絡語言的巨大傳播效果,網絡語言已然成為一種新的強大的營銷手段。
微博推廣是最當紅的營銷手段
北京大部分百貨商場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微博賬戶,近日,新浪微博推出了企業版,朝陽大悅城等商場紛紛開通了企業版微博。據了解,許多商場的微博都是由市場部的工作人員代為管理,并沒有設專門的微博專員。而內容方面也往往是平面宣傳的網絡變形,與粉絲缺乏互動,也不能及時反饋顧客意見,不少商家只是單純地貼出宣傳海報或者促銷信息。
與此相對應的是香港海港城的微博營銷,負責海港城微博的Karen介紹,他們最近還開通了兩個微博群,分別是“一起游世界”和“城中美食”,試圖從單純的商場微博,轉變成綜合交流微博。
在微博上做成功營銷的還有不少小店,位于薊門橋附近的螺螄粉先生是微博營銷的代表,店主馬中才每日在微博上發布關于螺螄粉的信息,與網友做互動,如今粉絲已經超過7000,許多食客都是通過微博才知道這家小店。馬中才說,由于自己的小店地處偏僻,微博剛好滿足了自己的推廣需求。
網絡語言推廣最忌相互模仿
在微博營銷專家杜子建看來,網絡語言適應潮流,有一種幽默和戲謔感,“網絡語言首先是一種對文字的變革,接下來會對文化的變革產生影響,代表著語言回到民間。”
網絡語言也有其快速消費的特性,2010年十分流行的“給力”“浮云”“神馬”如今已經被透支使用,而今年流行的體例包括“丹丹體”“私奔體”“咆哮體”等等。它們被運用到各種體例的傳播之中,不少商場、企業也以此為體裁,進行各種復制性寫作。對此杜子建認為,落地宣傳盡量不要用網絡語言,這會形成網絡語言的暴力游戲。“地面語言與網絡語言有天然的沖突,所面對的族群有所不同,同時對一些高端品牌來說,使用網絡語言與其氣質相沖突,不能為了趕潮流而肆意使用,最重要的是,推廣需要獨特創意,網絡語言雖然幽默,但是互相模仿使用,并不能帶來理想的效果。”
網絡推廣還需現實輔助
與網絡語言的運用是否妥當相比,而今更為棘手的是如何看待網絡推廣的現實。廣告人金鵬遠關注微博營銷以及網絡社交的話題已久,他對于很多問題還是無解:“企業是否可以通過社交網絡達到有效的轉化率?針對網絡營銷應該投入多少費用?是否所有的企業都適用于社交網絡?微博到底是該企業自己經營還是委托專業公司?”
對此,有人認為,網絡語言的商業化的重要作用力是大量的水軍,他們在各種網絡場所造成了網絡語言暴力,網絡段子經由他們的手被更多的人知道。“然而如今的所謂網絡微博營銷還處于混沌期,并沒有明確的方向,包括凡客體也是由于有了大量的實體廣告,微博和網絡的作用只是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