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工程全長68.6公里,從虹橋樞紐站動身,經過浦東機場,終到上海東站,規劃時速160公里,是國內首條與國鐵網絡互通互聯的市域鐵路演示工程。中鐵地道局承建的11標項目全長4721米,選用直徑14.04米的大直徑盾構,完成了在長距離高承壓水粉砂層的盾構機自主掘進和智慧辦理。到2022年11月上旬,工程已順利打破3000米,一起發明了單日掘進32米的大直徑盾構施工全國紀錄,均勻月進展達到了新水平。
依托中鐵地道局研發的盾構地道智能掘進和內部結構智能化全預制組裝技能與成套配備,上海機場聯絡線工程在智能掘進形式下,現場僅需求有人值守、無需操作,即可完成盾構機的正常掘進。新研發的智能設備,完成了大標準33.6噸預制混凝土件的毫米級高精度組裝,提高施工效率16%以上。
我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說:“以上海機場聯絡線工程為代表的大直徑盾構地道,構成盾構地道智能制作系統架構,將我國地道制作技能推向了新高度。”
世界地道協會前主席嚴金秀表示,我國是世界上地道制作規劃最大、開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能飛速開展,信息化、智能化與地道制作技能深度交融,特別是以上海機場聯絡線為代表的多個工程攻克了盾構地道智能制作范疇多項世界難題,有力推動了我國地道制作技能繼續引領全球。
會上,我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丁烈云、朱合華,中鐵地道局總工程師洪開榮分別作了題為《我國交通運輸開展成果及典型熱點問題考慮》《智能制作關鍵技能分析》《地下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賦能與治理》和《盾構地道智能制作技能的打破與展望》的主題報告。
我國中鐵副總裁、總工程師孔遁介紹,智能化制作是目前我國地道技能的開展方向,我國中鐵正聚力打造集規劃、施工、科研、制造“四位一體”的地道制作全鏈條智能化樣本,通過上海機場聯絡線等工程實踐,為我國地道智能制作技能開展積累經驗、貢獻力量。